首页 资讯 正文

永定公安分局启动“夏夜巡逻防控工作” 织密夏季治安防护网

体育正文 116 0

永定公安分局启动“夏夜巡逻防控工作” 织密夏季治安防护网

永定公安分局启动“夏夜巡逻防控工作” 织密夏季治安防护网

李(lǐ)世友在留守儿童假日学校(资料图)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(xīnwénjìzhě) 覃宵 张家界报道 在张家界市桑植县上河溪乡,有一位(yīwèi)特殊的“校长爷爷”——91岁高龄(gāolíng)的李世友。他的一生,如同一段(yīduàn)波澜壮阔的红色史诗,见证了时代的变迁,也书写(shūxiě)着(zhe)对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。从青春年少到白发苍苍,他始终将自己视为党的孩子,坚定不移地听党话、跟党走,把毕生心血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。 红色血脉滋养(zīyǎng),立志跟党走 1934年7月30日,李世友出生于桑植县上河溪乡上河溪村大阳坪组的(de)一个红军家庭。父亲李盛云曾是上河溪乡苏维埃政府文书(wénshū),在红军长征后,因收藏红军伤员贾明林而被敌人捉(zhuō)去,家中为(wèi)救父亲倾家荡产。堂哥李世亚(lǐshìyà)跟随贺龙长征到陕北,为革命事业奉献一生。这样的红色家庭背景,让李世友的童年充满了艰辛,但也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种下(xià)了跟党走的信念种子。 1950年9月8日,解放军来到上河溪乡,16岁的李世友积极(jījí)投身剿匪工作,担任自卫队分队长,后任大队长文书。1951年,剿匪工作告一段落,组织送他去县城读书,从小学到初中,他学习刻苦,还担任了学生会(xuéshēnghuì)主席。这一年,中央慰问(wèiwèn)团来到学校慰问,为红军后代缝了两套蓝布(lánbù)军装。当李世友第一次穿上新衣时,激动得热泪盈眶,那一刻,他真切地感受到党如同母亲般的(bānde)关怀,从此坚定(jiāndìng)地把自己(zìjǐ)看成党的孩子。 初中毕业后,本打算考高中继续深造的李世友,听从组织安排,放弃学业参加工作,开启了长达44年的干部生涯。在工作期间,他多次参加短期学习,不断充实自己(zìjǐ)。“我(wǒ)是(shì)党(dǎng)的一块砖,哪里需要哪里搬”,他始终践行着这一信念,在不同的岗位上发光发热。1955年入党后,他更是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,在担任陈家河(hé)农场(nóngchǎng)(nóngchǎng)负责人时,一边办农校,一边建农场,使农校学生达100多人,农场职工达92人,5名学生考取农科院,所在单位被评为全州红旗(hóngqí)单位,他也因此获得奖励。 退休不褪色,一心(yīxīn)为乡亲 1994年7月,李(lǐ)世友光荣退休。然而,组织的(de)召唤再次响起,他毫不犹豫地担任了村支书,这一干就是10年。面对妻子(qīzǐ)的反对,他严肃地说:“我是党的孩子,党的孩子心里只想到如何报答(bàodá)母亲的养育恩情,没有党,哪里有我们的幸福生活。” 担任村支书期间,李世友一心扑在村里的建设上。他(tā)将退休工资分成(fēnchéng)三份,一份用于村里事务,一份用于家庭(jiātíng)生活(shēnghuó),一份留给儿孙读书。他积极争取资金,带领乡亲们兴修公路5公里,架设桥梁3座,铺设人畜饮水管道6千米,改造高低压电线5千米,使上(shǐshàng)河溪村成为全县有名的产业村。 为了(le)帮助村民科技兴农(kējìxīngnóng),李世友在家里创办了“科技致富”黑板报,建起了拥有(yōngyǒu)三千册(cè)图书(túshū)的科技图书室(túshūshì)。18年风雨无阻办黑板报,15年坚守管理图书室,他用知识点亮了乡亲们科技致富的心灯。他还拿出1000元退休工资帮助村民陶堂生发展梨园20亩,并手把手教会他培管技术。三年后,陶堂生的梨园硕果累累,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。在他的带动下,一个个家庭走上了发家致富之路。 除了关心村民的(de)经济发展,李世友(shìyǒu)还十分关注乡村老人(lǎorén)的生活(shēnghuó)。他担任乡老年人协会会长期间,经常走访生活困难、患病的退休干部和无人照顾的老人。熊本然常年生病,行动不便,李世友每月上门为他剪头发;风湿病(fēngshībìng)患者李长生房屋被烧,李世友带头捐款并(bìng)帮助(bāngzhù)解决生活困难;杨定才老人残疾后生活不能自理,李世友帮忙办理残疾证并使其成为低保户。在村里,接受李世友资助的老人有30多位。他还先后出资2万多元,组织50多位老人到北京、重庆等地旅游参观,让老人们感受国家的变化,培养他们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(zhīqíng)。 李世友(shìyǒu)在留守儿童假日学校(资料图) 兴办假日(jiàrì)学校,照亮留守儿童成长路 2006年元月,73岁的李世友从村支书(cūnzhīshū)的位子上退下来,本想安享晚年。但春节期间与(yǔ)青年人的一番交谈,让他的心再次被牵动。得知村里留守(liúshǒu)儿童(értóng)得不到良好照顾,学习成绩也受到影响,李世友坐不住了。他召集家人开会,决定(juédìng)在家里创办留守儿童假日学校,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。 学校开办的消息传出,第一天就有12个孩子前来上课。此后,每逢(měiféng)星期六、星期天和寒暑假,孩子们(men)从四面八方来到学校,看书、上课、写作业。李世友担心家远(jiāyuǎn)的孩子饿(è)着,安排妻子给孩子们做中饭,这一做就是(jiùshì)13年。为了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,他每年拿出4000元奖学金进行奖励。 随着学生人(rén)数不断增加,学校从最初的(de)12人发展到最多时的154人,李世友将孩子们按兴趣爱好和(hé)年龄(niánlíng)分成三个班,进行文化补习和乐器、书法、歌舞(gēwǔ)、作文、英语等特长教育,免费为孩子们提供笔墨纸张。为丰富孩子们的假日生活,他省吃俭用2万元(wànyuán),添置了乒乓球桌、羽毛球拍、滑板、呼啦圈、滑冰鞋等体育器材,整修自家塔坪设立了一个小小的篮球场,让孩子们学习有内容,活动有场所(chǎngsuǒ),锻炼有场地。 在教(jiào)育过程中,李世友注重品德教育。他经常给孩子们上思政课,弘扬革命(gémìng)传统(chuántǒng),开展读红色经典作文竞赛,评选“爱党、爱国、爱家乡,尊老、敬老(jìnglǎo)”理想好少年。他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,为他们排忧解难(páiyōujiěnàn)。李光化同学父亲已故,母亲长期未归,跟着(gēnzhe)残疾的伯伯生活(shēnghuó),思想负担重,想外出打工,李世友找到学校帮助其争取到助学金,鼓励他好好学习,树立考师范当老师的理想;11岁的谢晓芬父母(fùmǔ)长期打工,生日那天,李世友专程买了生日蛋糕送给她,让她感受到温暖;李丽君同学的父母打工,李世友教她写字读书,培养劳动(láodòng)习惯,还请大学生帮助辅导,最终让她考上了县一中。 为了让留守儿童能及时与父母联系,李世友(shìyǒu)花600元在家里安装了亲情电话,免费让孩子们使用,每月电话费高达350元。后来有了微信,他又努力学会(xuéhuì)用微信视频,方便孩子们与远方(yuǎnfāng)的父母交流。 李世友的无私奉献精神感染了身边的人。曾经在这里学习并考上吉首大学的彭小方、彭小林,每年(měinián)暑假主动来学校帮忙(bāngmáng)上课(shàngkè);退休教师夏德光、郁天培、郁天民受其影响,也加入到关心留守儿童的队伍(duìwǔ)中;孔庆德老人主动办起电子琴培训班(péixùnbān)。如今,每逢节假日,李世友的家里热闹非凡,“李爷爷”的称呼充满了孩子们对他的敬爱。 91岁的李世友,虽然身体日渐衰老,但他那颗(nàkē)为党和人民服务的心依然(yīrán)炽热(chìrè)。他用(yòng)一生的坚守,诠释了一个党的孩子对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,书写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壮丽(zhuànglì)篇章。他的事迹,如同一座精神灯塔,照亮了无数人前行的道路,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中。
永定公安分局启动“夏夜巡逻防控工作” 织密夏季治安防护网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